IT價值鏈指讓IT呈現商業價值的的一系列活動。中培偉業《企業信息化審計與治理管控(IT4IT)》培訓專家陳老師在這里就價值鏈與IT4IT的關系和價值進行了解析。陳老師指出,IT4IT 參考架構將IT價值鏈中的活動分為IT四大關鍵支柱-服務模型、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整合模型。同時為IT必須通過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基本要素提供必要的指引。
各個IT價值流都集中于服務模型的基本元素和關鍵數據對象系列上(信息模型)和功能組件(功能模型),四個價值流在幫助在服務全生命周期中開展IT管理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戰略到組合(S2P)價值流為了適應戰略發展需要所開發的業務或IT本身的創新服務組合,通過獲取戰略性需求并開發與之匹配的概念性服務藍圖來呈現創新的業務/IT服務集合。概念性服務藍圖是連接業務和IT之間的重要橋梁,它同時確保了IT服務與頂層架構的一致性。
需求到部署(R2D)價值流,獲取概念服務藍圖,基于更為詳細的需求來設計和開發邏輯服務模型,用以描述新的業務/IT服務組件如何被設計。邏輯服務模型可以被被視同傳統IT理念中的“系統設計”,邏輯服務模型和服務發布過程共同組成了邏輯服務藍圖。R2D價值流構建、測試、交付待部署服務(來自于服務發布藍圖)到R2F價值流。
請求到履行(R2F)價值流在通過開發、測試、發布的審批以后,就可以獲取邏輯服務藍圖。對于重復性的可消費服務,R2F價值流負責將服務轉換到生產環境中,并創建服務目錄朱使之可消費。
檢測到糾正(D2C)價值流提供了一個集成性運營框架,將已實現的服務和在建服務的監控、管理、修復活動進行集成。并為業務/IT運營活動以及服務范圍提供了完整的視圖。
每個價值流是管理服務生命周期所需要的必要性能力組合。這些能力表現為一系列的功能組件和數據對象。功能組件是最小的技術單元,可以獨立使用,或作為整體供用戶使用。功能組件必須定義數據對象的輸入和輸出,同時要能夠變更或提升關鍵的數據對象(例如狀態變化)。數據對象代表功能組件的使用、消費、生產或修改的真實且重要的數據科目。關鍵功能組件驅動價值流內的核心活動。支撐性的功能組件不僅僅貢獻給單個價值流,并為關鍵功能組件提供相關數據對象。通常,功能組件控制單個數據對象或服務模型實體。
功能組件之間的關系由輸入和輸出的數據對象控制。而IT4IT 參考架構支持各種類型的集成關系,本文件僅關注以數據為中心的集成,稱為“記錄系統”的整合。記錄整合系統確保對單個數據對象的生命周期的持續管理,同時確保數據對象在功能組件之間基于規范的數據流來統一命名和交聯。
IT價值鏈和IT4IT側重于在IT部門關鍵路徑上的功能組件和數據對象,用于管理IT服務的全生命周期。IT價值鏈的服務背景不是去改善IT流程IT能力,或行業最佳實踐模型。與之相反,價值鏈框架的目的在于貫通正在運行的流程和能力,然后詳述價值流范圍和跨價值流所需的關鍵要素,這些要素將成為重要的IT工具。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更,但支撐定義、開發和發布一個服務所需的數據對象和功能組件將保持不變。最終,IT部門可以利用基于功能組件和數據對象的模型來作為通用的管理工具,驅動更可預測的質量和交付,最終會發現要比單獨的應用它們實現目標要效率高。
IT4IT 參考架構代表了一個端到終端的生命周期時,事實上也是可以支持迭代開發模式的。毋庸置疑,任何給定的開發計劃都應遵循這個生命周期;例如,一個穩定的IT服務平臺可以在R2D生命周期得到反復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