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銀行數據標準的現狀
標準的歷史極其悠久,早在公元前7000年,古埃及人就用石圓柱作為重量單位,那個時候標準就已具備雛形。已知的西方國家第一次標準化嘗試發生在1120年,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亨利一世規定長度單位厄爾(舊時量布的長度)必須等于他的前臂的長度,并將厄爾規定為他的王國里的標準長度單位。在我國,以前1斤等于16兩,所以有半斤八兩之說,這個是我國以前的重量標準。由此可以看到,以前在交流不通的年代,各地各時都有一定范圍內的標準,對于統治者在自己轄地的管理起著關鍵的作用。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交流與溝通越來越順暢,原先一地一標準的情況已不再適用當今的形勢。因此,現在需要制定統一標準,尤其是銀行的數據標準,在營銷、分析、統計、挖掘方面可以通過統一的標準實現數據形式的一致性,從而共享數據資源。
國外數據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早,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及政府規范要求的日趨嚴格,不少國際大型企業已將信息當作企業的重要資產來對待。其中大部分企業均以數據標準為核心,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和協作機制,確保數據標準能夠融入企業的每個業務環節中。同時,業界也自發性地建立起相關的信息建設經驗交流團體、信息管理框架及成熟度模型,以持續完善企業自身的信息管理及應用能力。
目前,國內不少大型銀行,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均已經意識到數據標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先后聘請咨詢公司,開展了標準體系建設的探索,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數據標準化建設相關項目。但銀行一般會在標準化方面存在以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