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與近幾年高鐵發展的速速有得一拼。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計算機發展的問題看法也會不相統一。而計算機會把人類超越嗎這樣的問題被人也經常提起。擔心這個問題的同時,也引來了對這個問題一系列的思考。而根據當前的形勢,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計算機在計算領域超過人類,是遲早的事情,有的人目光短淺,還在討論能不能超過,事實上,或許就是幾年十幾年的事情。套用一句著名的話,人類一計算,上帝就發笑,演算是機器的長處,人類的演算,是基于直覺的大致演算,有的人可以通過大量的訓練增強演算能力,但基于直覺這一點沒變,波蘭尼的《個體知識》中說的默會知識,就是此類。計算機的長處是精確計算,只要輸出相關的可能性,它就能窮盡它。現在的問題是,當計算機學會了學習之后,它不僅可以窮盡已經輸入的可能性,還會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去探索沒有輸入的新的可能性,那個時候,計算機在計算上就會全面超越人類。
計算機是人類的造物,當人的創造物坐在人面前時,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象征,后面的命運改變,只是時間問題。人類創造工具,它的核心倫理之一,就是代理與替代。最初機器只是延伸人的感官職能,望遠鏡可以延伸視覺,汽車可以加快行動速度等等。后來開始代理人的職能,機器人管家、機器人司機等,將來都可能出現。而代理這個大門一旦推開,無限的可能就會出現。黑格爾提出主奴關系理論——因為奴隸直接參與工作,那么長時間之后,奴隸就可能變成自主的人。這一理論影響了很多現代的思想家,也是當前人們對機器擔憂的一個重要方面。
計算機代替人類的障礙是否可以跨過?人是情感生物,人的行為受到道德化的評判。這一方面計算機代替不了,但相關的研究其實已經在進行,只是難度還很大。計算機目前還是人類的造物,無論是物理上的機器本身,還是計算的邏輯、程序,都是人在生產,計算機不能自我生產。什么時候計算機能夠自我生產,自己制造機器,設定運算程序,甚至制定道德倫理,那么它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智慧物種,不再僅僅是人類造物。這一天會到來嗎?是早還是晚?人類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握自己的行為,這種能力的自足性,一旦被計算機獲得,美國大片中的景象就不難想象。
所以,對于技術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人類推動技術進步的目的是什么?是人類自身的幸福。如果沒有評估、檢驗、預測,放任其發展,在增長局部幸福的同時,就可能對人類整體造成更大的威脅。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究竟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技術的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計算機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