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下半年開始,軟考實行全面機考,軟考論文也采用機考(無紙化考試)形式,軟考論文的考試方式、寫作要求及高分技巧一一說明如下:
一、軟考論文考試形式(機考要求)
全面機考實施
自2023年下半年起,軟考所有科目(含高級論文)均采用機考形式,考生需在計算機上完成論文輸入,不再支持手寫。
考試時長:120分鐘,不得提前交卷。
字數要求:正文需達到2000-3500字(建議2500字左右),摘要控制在300字以內。
機考系統(tǒng)操作特點
支持常見輸入法(如搜狗拼音、五筆等),提供基礎文本編輯功能(字體調整、加粗等),但無自動排版。
禁止使用紙質草稿紙,需在系統(tǒng)側邊欄進行演算(如繪制流程圖、公式計算)。
防作弊措施
論文內容可能進行電子查重,抄襲或雷同將直接導致不及格。
二、軟考論文高分寫作指南
(1)選題與準備階段
選題原則:
選擇真實參與過的項目,角色必須是項目經理(避免寫開發(fā)或測試崗)。
項目背景需清晰(政府/跨部門/新技術項目更佳),避免涉密內容。
素材積累:
提前準備十大管理領域(如范圍、成本、風險)的真實案例,每個領域至少1篇提綱。
(2)論文結構與框架(參考模板)
(3)高分技巧與避坑要點
內容層面:
切合題意:30%分值權重,需逐條回應題目子問題,避免泛泛而談。
實踐深度:用具體數據(如“通過甘特圖壓縮工期15%”)替代空洞描述,展示工具應用能力。
邏輯清晰:段落不超過8行,分點用自然過渡詞(如“首先/此外/最終”)替代編號。
機考適應性:
打字速度需≥40字/分鐘,考前用模擬系統(tǒng)練習。
預留10分鐘檢查錯別字、格式及子問題覆蓋情況。
(4)常見扣分項
項目虛構:如項目周期、角色造假(直接不及格)。
模板化表達:套用范文或理論堆砌(需個性化結合案例)。
口語化表述:避免“我們做了…”,改用“項目組通過XX方法實施…”。
三、備考建議
機考模擬訓練:
使用官方模擬系統(tǒng)練習時間分配(如摘要30分鐘、正文80分鐘、檢查10分鐘)。
寫作強化方向:
每周寫1篇完整論文,重點打磨過渡段與子問題回應;
對照評分標準自評:切題性(30%)>應用深度(20%)>實踐性(20%)。
機考改革后,閱卷更注重真實性與邏輯深度,提前準備3-5個真實項目背景,靈活應對題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