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今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由此可見大數據的重要性。大數據是從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到智能的更高級階段的自然增長,當然這個自然增長的前提是按照其自身的技術發展邏輯所增長的。大數據主要收集無處不在的信息感知和終端數據,同時以云計算為代表的計算技術,通過不斷發展更是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那么大數據是如何產生的?大數據的作用是什么?
大數據是如何產生的?
從采用數據庫作為數據管理的主要方式開始,人類社會的數據產生方式大致經歷了 3 個階段,而正是數據產生方式的巨大變化才最終導致大數據的產生。
1.運營式系統階段。
數據庫的出現使得數據管理的復雜度大大降低,在實際使用中,數據庫大多為運營系統所采用,作為運營系統的數據管理子系統,如超市的銷售記錄系統、銀行的交易記錄系統、醫院病人的醫療記錄等。
人類社會數據量的第一次大的飛躍正是在運營式系統開始廣泛使用數據庫時開始的。這個階段的最主要特點是,數據的產生往往伴隨著一定的運營活動;而且數據是記錄在數據庫中的,例如,商店每售出一件產品就會在數據庫中產生一條相應的銷售記錄。這種數據的產生方式是被動的。
2.用戶原創內容階段。
互聯網的誕生促使人類社會數據量出現第二次大的飛躍,但是真正的數據爆發產生于 Web 2.0 時代,而 Web 2.0 的最重要標志就是用戶原創內容。這類數據近幾年一直呈現爆炸性的增長。
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 是以博客、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型社交網絡的岀現和快速發展,使得用戶產生數據的意愿更加強烈。
· 是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新型移動設備的出現,這些易攜帶、全天候接入網絡的移動設備使得人們在網上發表自己意見的途徑更為便捷。這個階段的數據產生方式是主動的。
3.感知式系統階段。
人類社會數據量第三次大的飛躍最終導致了大數據的產生,今天我們正處于這個階段。這次飛躍的根本原因在于感知式系統的廣泛使用。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有能力制造極其微小的帶有處理功能的傳感器,并開始將這些設備廣泛地布置于社會的各個角落,通過這些設備來對整個社會的運轉進行監控。這些設備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數據,這種數據的產生方式是自動的。
簡單來說,數據產生經歷了被動、主動和自動三個階段。這些被動、主動和自動的數據共同構成了大數據的數據來源,但其中自動式的數據才是大數據產生的最根本原因。
大數據的作用是什么?
大數據雖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術,但它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絕不限于技術層面。更本質上,它是為我們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即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數據分析,而不是像過去更多憑借經驗和直覺。具體來講,大數據將有以下作用。
1.對大數據的處理分析正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結點。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數字家庭、電子商務等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形態,這些應用不斷產生大數據。
云計算為這些海量、多樣化的大數據提供存儲和運算平臺。通過對不同來源數據的管理、處理、分析與優化,將結果反饋到上述應用中,將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大數據具有催生社會變革的能量。
2.大數據是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新引擎。
面向大數據市場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會不斷涌現。
在硬件與集成設備領域,大數據將對芯片、存儲產業產生重要影響,還將催生出一體化數據存儲處理服務器、內存計算等市場。
在軟件與服務領域,大數據將引發數據快速處理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和軟件產品的發展。
3.大數據利用將成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各行各業的決策正在從“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在商業領域,對大數據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實時掌握市場動態并迅速做出應對,可以為商家制定更加精準有效的營銷策略提供決策支持,可以幫助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及時和個性化的服務。
在醫療領域,可提高診斷準確性和藥物有效性。
在公共事業領域,大數據也開始發揮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大數據時代,科學研究的方法手段將發生重大改變。
例如,抽樣調查是社會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大數據時代,研究人員可通過實時監測、跟蹤研究對象在互聯網上產生的海量行為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規律性的東西,提出研究結論和對策。
好了,關于大數據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大數據的作用是什么的內容,介紹到這里就結束了,想了解更多關于大數據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