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I大模型的發展情況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
首先,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大模型產業在近年來經歷了快速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中國大模型產業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6.02%,2023年約為147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216億元。這表明AI大模型在中國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其次,從企業分布情況來看,中國AI大模型相關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共有20家,主要包括軟通動力、千方科技、中科軟等。這些企業在AI大模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成為推動中國AI大模型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方面,我國始終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和頂層設計,發布多項人工智能支持政策。例如,國務院于2017年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科技部等六部門于2022年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 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為AI大模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技術創新方面,國內AI大模型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例如,華為云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構建的盤古氣象大模型,在某些氣象要素的預報精度上超越了傳統數值方法,且推理效率提高了上萬倍。此外,多模態生成/跨模態認知、低幻覺甚至零幻覺、復雜問題的邏輯推理能力等也是當前大模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應用方面,AI大模型已經與電力、零售、出版等傳統行業深度融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在金融、醫療等行業,大模型也促進了提質增效,成為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關鍵動力。例如,《2024中國十大AI產業應用》榜單中的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科大訊飛-智能醫療助手等,都是AI大模型在各自領域應用的典型案例。
然而,國內AI大模型產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算力分散不足、Transformer結構是否為最優的疑問、領域數據稀缺、缺少現象級應用等問題。此外,如何確保隱私與數據安全也是大模型穩健發展的重要問題。
綜上所述,國內AI大模型產業在市場規模、企業分布、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政策的持續支持,國內AI大模型產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